您去过美国吗?您了解美国的家庭教育吗?您到过美国的幼儿园看过他们的孩子和老师以及小朋友如何度过一日活动的吗?说没有。那就对了,因为在中国大环境和大的背景之下教育环境是什么?
1:家庭教育是溺爱的(破坏了孩子的好习惯,养成了坏毛病)孩子一出生都是不会说脏话、不会到处丟垃圾、不会动手打架的好孩子。因家长时间观念差,不按时作息,做事随意没有计划,孩子的生物钟也随之跟着被打乱,甚至养成了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二位中国妈妈的案例:第一个8个月左右的宝宝,妈妈抱着等公交车,在站台孩子的玩具从手中掉落到地上,一个青年帮忙捡起给小朋友,妈妈任何反应没有。这个事情是一个多么好的现场教育启发孩子的感谢和帮助他人的行为。
另一位妈妈带一位2周3个月的小朋友在玩滑梯,不管怎样说就是不走,妈妈说走孩子就开始哭闹。孩子为什么会哭闹?是哪里的原因?
看看下面的美国孩子妈妈是如何处理的,借鉴一下美国的妈妈在家庭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一个3岁的孩子(托比)家里来了客人,托比很兴奋,跑上跑下地乱窜。他把玩沙子用的小桶装满了水,提着小桶在屋里四处转悠。苏珊警告了她好几次,不要把水洒到地板上,托比置若罔闻。最后,托比还是把水桶弄倒了,水洒了一地。兴奋的小托比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事,还得意地光着脚丫踩水玩,把裤子全弄湿了。我连忙找出拖把准备拖地。苏珊从我手中抢过拖把交给托比,对他说:“把地拖干,把湿衣服脱下来,自己洗干净。”托比不愿意,又哭又闹。苏珊二话不说,直接把他拉到贮藏室,关了禁闭。听到托比在里面发出惊天动地的哭喊,我心疼坏了,想进去把他抱出来。托比的外婆却拦住我,说:“这是苏珊的事。”-过了一会儿,托比不哭了,他在贮藏室里大声喊:“妈妈,我错了。”苏珊站在门外,问:“那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吗?”“我知道。”苏珊打开门,托比从贮藏室走出来,脸上还挂着两行泪珠。他拿起有他两倍高的拖把吃力地把地上的水拖干净。然后,他脱下裤子,拎在手上,光着屁股走进洗手间,稀里哗啦地洗起衣服来。托比的外公外婆看着表情惊异的我,意味深长地笑了。这件事让我感触颇深。在很多中国家庭,父母管教孩子时,常常会引起“世界大战”,往往是外婆外公护,爷爷奶奶拦,夫妻吵架,鸡飞狗跳。--
2:学校(幼儿园)教育是公平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有秩序有规则的集体生活的环境)。
看看中国的孩子在入幼儿园时家长在入园基本情况调查表上面填写不吃葱姜蒜、不喜欢这样的老师、不喜欢他们班级的哪个小朋友、孩子睡觉要拍着才可以入睡等等。这些原因又是谁导致的呢!是中国的幼儿园孩子入园不紧张?还是中国的家长没有意识?还是家长需要教育?问题何在?
日本幼儿园的孩子,冬天无论多么冷的天,都穿非常短的短裤户外活动。刚去的时候,北京的爷爷奶奶非常担心,说一定要和老师商量一下,因为我们是中国的孩子,受不了这个冻。这个.。。,让我怎么说得出口。就算不重新唤起东亚病夫的记忆,起码也激活小皇帝的印象。没法子,只好入乡随俗地狠下心来,为国争个面子。不用说,刚入园那时候,三天两头就冻病了。和日本妈妈说呢,答案又叫人目瞪口呆“是啊,孩子送幼儿园就是来让他们得病的。”看看一个个像小炮弹一样冲到我面前说“你好”的孩子,那个结实劲儿,我是觉得我们不能太金贵孩子了。
孩子要适应家庭,适应幼儿园和周围环境。如果幼儿园去适应孩子,那么孩子到了小学,中学,大学,社会呢?
3:社会教育是优势化的(越有创造价值的孩子大家鼓励,金融和政策支持)。中国的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中国是世界上啃老族最大的一个国家,又是什么原因?各位家长再看看近十年的投资记录和中国经济政策刺激80%都是那些海归经过淡水化成长创造的价值!因为社会和时代需要创造价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