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跟课本的结构其实是很相似的,也有封面、目录、章节、页面等,其中,页面是构成知识主体的基本单元,每个页面与课本所不同的是除了有文字图形、图像、外还有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这些媒体组合起来共同表现某个具体教学内容。目录和页面之间,页面和页面之间通过“超文本链接”连接起来,形成整体并实现跳转。基本上课件应包括封面、导航目录、知识主体、封底等。一个优秀的课件,应该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在制作过程中应注重视听教学的特征,突出启发式教学,还应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构图合理、美观,画面清晰、稳定,色彩分明、色调悦目,动画流畅、真实感强,解说、音乐清晰动听,功能丰富,演播运行安全可靠。
课件的题目首页也就是封面内容包括课件名称、制作单位、制作人员、以及必要的说明等信息,它跟书的封面设计要求类似,力求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紧扣主题,给使用者留有一定的印象,封面设计时,应该设计有跳转功能,这样在没有必要显示封面的情况下,可以直接进入目录页,课件的导航目录,要给出教学内容题目,及简要的使用提示等,内容不易太多太密,如果是一行一个问题的话,尽量设计成阶梯状排列,这样,既美观且容易阅读方便,或者用图标加隐身文字的形式显示。
我们人类的思维其知识点是网状连接,并不是一条直线一样,而是非线性的连接,这一方式在计算机上称为超媒体结构。当课件设计成超媒体结构后,使用者将会很容易地从一部分跳转到另一部分选择性地学习,也允许挂起正在阅读的部分去阅读一些辅助内容,然后再返回来继续阅读。完全能由使用者控制学习进度。
好的课件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出来的。好的课件要有一个研究与提高的过程,即设计→制作→上课→评价→改进→再设计这样一个过程。另外,在设计课件时,还要注意协调好传统媒体教学,常规媒体教学,课件媒体教学的关系,使之彼此协调,互为促进,整个课件的风格要一致。布局要合理,文字信息要简洁规范,色彩使用要醒目、协调,画面过渡要平滑自然,切忌“黑板电子化”“课件大翻版”更忌“题海战术”要体现创新意识,课本上有的能用一两句话能讲明的内容,就没有必要非得在课件中再展示一次,更不能把课件做成电影,一放到底,必须要给学生留出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
另外,在选择课件制作工具时,要考虑到课件日后使用时的稳定性、方便性、可移植性等,课件要尽可能做成脱离制作环境独立运行的课件,最好还能在网络上运行,启动速度要快,不能让师生焦急等待课件画面的出现。
最后,强调一下,坚决不能犯的低级错误,就是绝对不能在课件中出现科学性、政治性的错误,要符合道德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