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店,小店!店有大小之分,名有史说依据!追根朔源话村名。
话说在明朝初年,在今故城县南京杭运河的西岸,有一个叫张百万的在此种田并开旅店谋生,接待过往的旅客商贾。
有一年的冬天,有位骑驴的客人来张百万的店里投宿。可到了第二天一早,张百万说客人的驴啃了他家的麦苗,要客人出钱赔偿,不然就将驴子扣下相抵。客人知道这是故意敲他的竹杠,没办法,只得上公堂告状喊冤。
县官倒还清正,令差役传来张百万,驴子也牵上公堂。张百万一上堂痛哭流涕、禀天明誓,凭三寸不烂舌竟说得有理有据,县官一时难以明断。张百万暗自得意,心想:“这驴又不会说话;隔着肚皮的事,除非你县官火眼金睛。”然而,县官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惊堂木一拍,冲着驴子喝道:“你夜闯民田,啃噬麦苗,该当何罪?”三班衙役,高喝堂威,驴子受了惊吓尥蹶子乱踢,“哇哇”直叫。县官一见更是大怒,拍案而起又喝到:“大胆畜牲,拒不认罪,搅闹公堂,戏虐本官。来人,拉下去杀了,将它抽筋剥皮,剜心剖腹。”县官这么一说张百万顿时慌了神,心想,这驴子哪里吃过我的麦苗,我本来就是想讹诈,真要把它杀了那不真相大白了?到时定我个“讹诈客旅,欺弄官衙”的罪过,怎么吃得消?又一想:“咳,吓唬谁啊?县官说杀驴,那客人也不干啊。甭来这一套。”想到这里,张百万将提到嗓子眼上的心又放到了下来,跪在那里一声不吭。县官瞅了瞅张百万,心想,难道是驴子真的吃了他麦苗?要不张百万为何镇定自若?这时县官倒是真的为难了。就在这时,客人咬了咬牙,说:“启禀老爷,把驴杀了吧,看看到底我的驴吃没吃他的麦苗。于是县官下令当场杀驴,开膛检验,结果当然是驴没有吃麦苗。”
县官一生气打了张百万十大板,而后让他身披驴皮示众,并赔客人一头驴,因驴子是被屈杀,县令不解气,又将张百万的店改成了“屈驴店”以示惩戒。从此,张百万臭名远扬,旅店生意日渐萧条,最后终于关门了事。
后来大批移民来此定居,形成大的村落,足有好几里地长,加上张百万也早已亡故。人们觉得“屈驴店”的名字太难听了,取了个谐音改为“曲里店”。再后来随着村子越来越大,逐渐将村子分为两个村,大的被称为“大曲店”,小的被称为“小曲店”。
一九六四年以运河为界重新划分河北山东两省,原属于山东省武城县武官寨的大曲店村和小曲店村,就成了现在河北省故城县管辖了。所以村里人既有山东齐鲁文化的儒雅仁爱之风,又有河北燕赵文化的慷慨豪迈之气,民风纯朴。近年来,人们将村名又做简化,就是现在大店村和小店村。据大店梁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八年(公元一四一零年)梁氏始祖梁坤自山东登州府莱阳县马郎社鹁鸽村迁居至此,这样算来村子的历史至少有六百多年了。目前仅大店村就有一千七百多人,六百多户人家。这回你知道什么样的店才称的上大店了吗?